处暑·时节
中国传统节日
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
时间的脚步不疾不徐
处暑,悄然而至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在每年8月22至24日交节,太阳位于黄经150°,迎来处暑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处暑即为出暑,暑去天渐凉,风动云飞扬。夏天热烈落幕,秋日美景登场。
处暑·三候
一候鹰乃祭鸟
在这个节气,
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,
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。
二候天地始肃
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
三候禾乃登
“禾”是黍、稷、稻、
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
“登”即成熟的意思,
这时庄稼开始收成。
处暑·习俗
祭祖
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古代传统节日中元节。古时,民间从七月初一起,到月底,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此时,有些农作物已经成熟,民间每到中元节,家家祭祀,供奉时行礼如仪,用新米等供奉祖先,向祖先报告收成。此外,人们还会在中元夜放河灯,用以悼念逝去的亲人,保佑在世的亲友安康。
出游迎秋
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尤其是北方大部分地区,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—秋高气爽,此时正是郊游赏景的好时节。处暑过,暑气止,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自如,不像大暑时浓云成块。民间素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就是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吃鸭子
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。老鸭味甘性凉,做法多样,有百合鸭、白切鸭、柠檬鸭、烤鸭、荷叶鸭等。“七月半鸭,八月半芋”,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。处暑这天,老北京人都会去买百合鸭,而江苏地区,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,正所谓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。
开渔节
处暑时,海中的鱼虾贝类都发育成熟,正是渔业收获的时节,我国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,期盼渔业丰收。著名的开渔节有象山开渔节、舟山开渔节、江川开渔节等。开渔节时,原本帆樯林立、千舸锚泊的平静海面,瞬间成为机器轰鸣、汽笛长鸣、千舸竞发的场景,人海涌动、鼓乐喧天,一派壮观景象。
处暑·卦象
处暑为7月中,对应的十二消息卦为“否”卦。否卦是《易经》64卦的第12卦,上乾下坤,整个卦象,下卦坤的三个阴爻逐步上升,侵蚀上卦乾的三个阳爻。阴气渐涨,阳气渐消,天气慢慢转寒。
否卦象征着天地之间的阴阳失衡,面对变化时,我们要学会保持警觉,顺应自然规律,适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,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,最终达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。
处暑·养生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相对于春的生发、夏的繁茂,秋收不仅是指收获果实,还含有收敛情志之意,提醒我们要休养生息。
养阴润肺
《黄帝内经·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肺主秋....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处暑节气,在饮食上要“增酸减辛”,以助肺气,可以多吃苹果、葡萄、柠檬、山楂等酸性水果。
早卧早起
早卧以顺阳气之收敛,早起以使肺气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
春捂秋冻
处暑时节,时值初秋,天气变化无常,不宜急添衣。“春捂秋冻”之义,在于让体温在秋时勿过高,以利收敛阳气。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,酌情增减,随增随减。
适度运动
根据个人体质,开展登山、慢跑、郊游等户外运动。但要注意滋脾补筋。
处暑至,暑气渐消,天光恰好。常言道,人间最美是早秋,此时正是迎秋赏景的最好时节,好好静下心来,向风而行,去享受这个金灿灿的秋天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