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
时节欲秋分
漏钟仍夜浅
节气
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,秋季的第四个节气。于每年阳历9月22-24日交节,太阳抵达黄经180°为秋分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八月中…解见春分”。“分”示昼夜平分之意,同春分一样,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,昼夜相等。此后白天渐短,夜晚渐长。
自2018年起,“秋分”在现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—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春种秋收,春华秋实,致敬付出,礼赞收获。
秋分·三候
二/十/四/节/气/之/一
一候雷始收声
古人认为雷是因为
阳气盛而发声,
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
雷声渐渐稀少,
秋寒随之而来。
二候蛰虫坯户
秋分过后,
冬蛰的昆虫陆续藏入穴中,
用土堵住门口,封闭起来,
防止寒潮侵入,准备过冬。
三候水始涸
此时节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
一些地区的河流
沟渠等水量变少,
一些沼泽及水洼地
处于干涸之中。
秋分·习俗
二/十/四/节/气/之/一
01|祭秋月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,而祭月无月则大煞风景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自古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民俗。北京的日坛、月坛、天坛、地坛就是清代帝王为祭祀而兴建。
02|吃秋菜
在岭南地区,客家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。秋菜是一种野苋菜,也叫秋碧蒿。适逢秋分采来新鲜嫩绿的秋菜与鱼片煮汤,称“秋汤”。俗语说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
03|放风筝
秋分时节,天高气爽,丰收在望,此时也是人们放风筝的大好时节,特别是孩子们,最是喜欢。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在秋分日这一天放风筝的习俗,甚至还会举办放风等比赛,大大小小的各种风筝在天空中飞舞,庆祝丰收的节日,气氛非常浓郁。
04|送秋牛
秋分时节,民间家家户户都要送秋牛图。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,主要说些秋耕吉祥,不违农时的话,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,见啥说啥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言词虽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。
秋分
秋分之·卦象
二/十/四/节/气/之/一
在《易经》中,一年的十二个月,每个月随着阴阳消长的变化,分别对应着一个卦,我们称之为“十二消息卦”。
在易经八卦中,秋分为“观卦”,观赏的观,似乎意味着提示我们,不管这个秋天收获如何,不妨姑且观之,不要着急做决定。
观卦,即是风地观,上巽下坤之卦象。观,是“大观在上”、“下观而化”,象征着观察、瞻仰之意。提醒我们,要用眼观察,用心思考。对于任何事情,不仅要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,才能了解到事物的真相,趋吉避险,实现“君子无咎”。
秋分·养生
二/十/四/节/气/之/一
进入秋分,昼夜等分。此时养生一定要适应天地阴阳自然之道。遵循《黄帝内经》里所讲的“天人相应”的法则,让人体阴平阳秘,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。
壹 早睡早起 积攒阳气
此时此刻,不妨走出家门,走进自然,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和美好。此时此刻,不妨走出家门,走进自然,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和美好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· 四气调神大论篇》中就有明确指出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早睡,以顺应阴精的收藏;早起,以顺应阳气的舒达。
贰 温润饮食 养阴润燥
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秋分是“燥”的,我们应该以“防肺燥,护阴津”为主,通过内养来对付外邪。在日常的饮食上,可以多吃一些清润、润燥的食物,比如说像银耳、百合、山药、麦冬、莲藕等,都是能养阴润燥的食物,非常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。
叁 舒缓运动 舒畅情志
秋季养生,应以“收”为主,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。如:练瑜伽、散步、登山、慢跑等。
传统的功法锻炼,如八段锦,太极拳等,有利于调畅气机,调节情志。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,还可配合一些“静功”,如静坐、站桩、喝茶、习练书法等,做到动静和谐。适当锻炼,保持平和心态,乐观向上,有利于化解“悲秋”、“秋燥”的情绪。
昼夜均长,秋色平分
愿你身处喧嚣
亦能心归平和宁静
凉意渐至
在这舒朗的秋意中
一起来观赏最美人间
体悟生活美好